来源: 更新:2025-03-30 23:37:05
用手机看
智能手机几乎成了每个人生活的必需品,而手游市场也随之蓬勃发展,但奇怪的是,尽管每天都有大量新游戏上线,我仍然忍不住感叹:"为什么现在的手游没一个好玩的?"这种感觉并非个例,许多玩家都在抱怨手游质量不佳、玩法雷同、氪金套路深等问题,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手游变得越来越"乏味"?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现象。
现代手游最让人诟病的莫过于"氪金至上"的设计理念,无论是卡牌、MMORPG,还是MOBA、射击游戏,几乎都能看到"付费变强"的影子,免费下载的游戏往往通过"抽卡"、"VIP等级"、"战令"等方式诱导玩家消费,甚至有些游戏不氪金根本无法顺利体验完整内容。
经典的例子比如《原神》,虽然精美的画面和开放世界吸引了大量玩家,但角色抽取机制(即"抽卡")让许多非氪金玩家望而却步,再比如《王者荣耀》中皮肤带来的属性加成,虽然微小,但对竞技公平性的破坏仍然让玩家不满,当游戏的核心不再是"好玩",而是"如何让玩家花钱",游戏的乐趣自然大打折扣。
打开应用商店,你会发现无论是生存、塔防、放置还是策略类游戏,玩法似乎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,比如无尽闯关、自动战斗、挂机奖励……这些已经成为标配的机制让玩家很快感到厌倦。
举个典型的例子——放置类手游(如《剑与远征》),这类游戏的核心玩法就是"挂机",玩家的操作几乎被降到最低,所谓的"策略"变成了数值比拼,再比如大量换皮的"传奇类"手游,除了画质升级,玩法却和20年前几乎一样,让老玩家倍感失望。
许多手游强调"社交性",比如组队副本、公会战、好友助力等机制,这本身不是问题,但很多游戏让社交变成了"强制任务",玩家如果不想失去奖励,就必须每天定时上线、完成固定活动,明日方舟》的"理智"系统、《阴阳师》的"妖怪退治"限时任务,让玩家感觉不是在玩游戏,而是被游戏"玩"。
更糟的是,一些游戏甚至还利用"攀比心理"来刺激消费,比如排行榜、战力系统,让玩家不断内卷,最终要么肝到爆,要么氪到破产。
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,手游厂商为了迎合市场需求,往往将游戏设计得"碎片化",力求让玩家在几分钟内获得快感,但这种设计也导致游戏深度不足,难以带给玩家持久的满足感。
《部落冲突》之类的策略游戏最初凭借建造、战斗的长期规划吸引玩家,但后来许多同类游戏(如《万国觉醒》)却加入了"加速道具"和"一键扫荡"功能,让游戏的核心策略性大幅降低,玩家不再需要思考战术,只需付费加速即可快速获得资源,长期来看,这种快餐化设计让游戏变得索然无味。
手游市场由腾讯、网易、米哈游等大厂主导,中小型开发团队很难突围,而这些大厂更倾向于投资已有IP的续作或换皮产品,真正创新的独立游戏往往淹没在商业化的海洋中。
近年来也有一些优秀的独立手游(如《纪念碑谷》《帕斯卡契约》)证明了手游也可以有深度和艺术性,遗憾的是,这类游戏在整个市场的占比仍然太低,大多数玩家接触到的仍然是流水线生产的"工业流水"游戏。
虽然现在的手游市场问题重重,但并非没有希望,如果开发商能回归"游戏性"本身,减少套路化设计、降低氪金依赖、鼓励创新玩法,手游仍然有重返黄金时代的可能,而对于玩家而言,或许我们也该调整预期,不要被"排行榜""战力值"绑架,而是去寻找那些真正能带来乐趣的游戏。
也许有一天,我们能摆脱"手游没一个好玩的"的吐槽,重新找到让人沉迷其中的快乐,在那之前,不妨放慢节奏,回归那些经典的单机或主机游戏,或许会有不一样的体验。